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始建于 1924 年,于 1931 年加入国际足联。早期的国足在远东运动会上曾取得过辉煌成绩。新中国成立后,国足在不同时期经历了起伏发展。
2024 年 9 月 11 日,世预赛 18 强赛第二轮,中国男足主场 1:2 被沙特队逆转,遭遇两连败,这一结果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。足球记者裴力对中国队的表现提出了严厉批评,他的言论深刻地反映了球迷们对国足此次失利的失望情绪。
裴力形象地将这两场比赛比作中国足球的 “靖康之耻”。他指出,输球本身并不可怕,真正可怕的是球队在比赛中所展现出的消极态度和缺乏斗志的表现。中国队在率先进球且占据人数优势的情况下,最终被对手绝杀和逆转,这样的结局确实让人感到特别丢人且难以接受。
回顾本场比赛,中国队开场不久便取得了梦幻般的领先。在比赛第 14 分钟,中国队凭借一次成功的进攻率先打破僵局,给现场观众带来了一丝希望。随后,沙特队因球员被罚下,中国队在场上占据了人数上的优势。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中国队并没有趁势扩大比分或者至少守住领先优势。在整场比赛中,球队始终无法掌控比赛节奏,控球率明显落后于少一人的沙特队。沙特队通过精妙的传控稳住了局面,并在攻防转换中频频制造威胁。
上半场双方以 1:1 战平。进入下半场,中国队的进攻显得单调且缺乏章法。在沙特队的强大压力下,球队未能展现出应有的战术变化。主教练伊万科维奇的换人调整也备受质疑。在沙特队少一人的情况下,中国队的体能和精神状态逐渐下滑。最终,沙特队在比赛第 90 分钟抓住机会,打入反超进球,实现了逆转。
裴力的批评可谓一针见血。他用 “勾头缩颈、跪地求饶” 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球队在关键时刻的软弱表现。将这场比赛与历史上的 “靖康之耻” 相比,更是表达了他对国足连败后的愤怒和失望。这场失利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失败,更凸显了中国男足在战术、心态和斗志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。中国男足需要深刻反思,找出问题的根源,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,才能在未来的比赛中重新赢得球迷的信任和支持。